溫州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設計分會主任 向家偉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當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面臨著運行性能及可靠性差的瓶頸問題,長期制約了高端裝備產業的健康化發展。溫州機械工程學會設計分會踐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戰略,聯合瑞立集團瑞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并協同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開展全省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實驗室聚焦極端工況下裝備的健康運行共性問題,圍繞“極端工藝工況、極端工作工況、極端環境工況”三大動態特性,開展設計-運行-維護全周期一體化監測-診斷-運維研究,包括動態特性建模與仿真、狀態監測與智能控制、智能診斷與精準運維、智能監控與運維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國際一流、多元協同的極端工況下裝備全壽命周期狀態監控與健康運維科技創新高地。具體為:
(一) 實驗室重組后黨建融合,教育科技實力倍增
實驗室依托原2015年設立的“浙江省激光加工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進行重組,實驗室2次考核2次全部優秀。經過2輪建設,實驗室共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浙江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國家級行業協會獎5項;重組后的實驗室開展黨建融合,黨建共創,校企全面合作,獲批省級樣板黨支部,堅持學城聯動,教學科技人才一體化,服務地方打造科創高地。累計與200余家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在過去五年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浙江省重大重點項目4項,其他省部級以上項目100余項;發表SCI論文6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0余項,培養研究生500余人。面向經濟主戰場建設2家地方研究院,開展產學研用和成果轉化工作,四技服務累積超過5000萬元,轉化成果152項,孵化企業23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
(二) 實驗室重組后人才雙聘雙引,力量倍增
實驗室主任為溫州大學向家偉教授,博導,IET會士,省151人才工程重點層次、省萬人、省“錢江學者”。擔任浙江省“機械工程”一流學科負責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洪堡學者。主持國家基金重點、省基金重大等40余項,發表SCI論文300余篇、引用8000余次。排名1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中國僑界貢獻獎等,入選全球學者庫機械(中國)第32位。學術帶頭人共4人,分別為:(1)曹宇教授,博導,省萬人、省杰青,主持國家高端科學儀器產業鏈攻關專項、省重點研發等20余項,發表SCI論文150余篇、引用3000余次,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陳希章教授,博導,省萬人、省“錢江學者”。主持國家基金合作專項、省重點研發等20余項,發表SCI論文150余篇、引用3000余次。兼任俄羅斯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客座教授。(3)杜思威教授,國家引才計劃入選者,曾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級研究員。(4)瞿恩地高工,中組部第十批長期創新人才,國家風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實驗室共有省級人才12人,高級職稱或博士占比91%。
(三) 實驗室重組后教育科創融合,科創會企新高度
實驗室重組注重產業鏈延伸和科技賦能優化,依托溫州大學,聯合瑞立集團瑞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并協同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打造研發-測試-制造-應用全鏈條的國際一流科創平臺。溫州大學主要負責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瑞立集團主要負責理論方法模型在軌道交通無油風源系統上的驗證與應用、標準制定與推廣示范,金風科技主要負責理論方法模型在深遠海風電機組上的驗證與應用、標準制定與推廣示范。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負責理論方法模型在超快精密加工裝備上的驗證與應用、標準制定與推廣示范。
瑞立集團是中國車輛制動系統領軍企業,榮膺工信部單項冠軍產品企業,已獲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浙江省“未來工廠”、浙江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金風科技是“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大容量風機制造和出口基地,擁有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風電整機智能工廠。
(三) 實驗室重組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優勢顯著
堅持“特色引領、錯位發展、開放合作、面向產業、服務集群”的思路,圍繞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從“設計-運行-維護”全周期一體化實施數字賦能與提升,因此在主攻方向、地方產業支撐、產學研用全鏈條覆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特色鮮明。
(1)地方產業支撐:2023年浙江省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0347億元、溫州市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619.8億元,同比增長9.4%,高端裝備產業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3.5%。
(2)科創賦能產業:實驗室深耕領域20余年,服務企業600余家,解決技術難題800余項。建設2家地方產業研究院,面向經濟主戰場,四技服務超5700萬元。
(3)頂層戰略設計:依托國家(溫州)智能制造戰略布局,開展“大實驗室體系、大孵化器集群、大產業社區群落”,推動產教融合,賦能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