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機械工程學會,2017.10.26)
溫州市機械工程學會成立于1949年,2003年與行政脫鉤。在溫州市科協的指導扶持下,學會探索同院所合作發展模式,2000年5月12日學會經批準成立黨組織,在黨領導下開展公益性、創新性、科技性服務工作。目前學會會員中有機械行業各類專家4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150多人,正高以上20多人,自1988年至今已有10多人榮獲國家、省、市專業技術優秀人才稱號,30多人入選“省151”、“市551”人才梯隊。
為適應新形勢,學會為結合為創新驅動服務,開展產學研工作,幫助企業采用高新技術,在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專利技術申報、國家行業標準起草、申報等方面同企業合作,學會吸收重科技,重知識,重人才的企業參加學會,共吸納了40多家團體會員單位,學會依靠自身優勢開展服務。并針對科技工作者,多年來一直困擾的職稱問題,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一、獲得承接政府職能的資質
職稱評審是一項政策性很強,評審要求很嚴,資質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在溫州市科協大力支持下,通過溫州民政局組織評估,2016年1月學會取得“中國社會組織評估”4A等級,獲得溫州市人民政府授權的“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的資質。
二、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加強自身建設。
1.與溫州大學合作,同溫州大學機電學院成立產學研合作中心,資源互補,為產學研工作,為大學同企業協作創新牽線搭橋。現在學會有6位工作人員,辦公面積70平方采用現代的信息網絡技術,實現辦公現代化。
2.與具有獨立法人的科研經濟實體—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聯合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市知識產權協會,在海創園設立助力工程辦公室,開展技術創新,高新技術推廣、科技查新、專利申報、技術標準、人才培訓推薦等工作。并作為學會今后發展創新的合作實體,謀求共同發展。
3.創建學會網站,拓展互聯網時代下技術服務工作,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溫州機械工程》會刊幫助科技人員發表論文,為職稱評審論文發表提供渠道。
4.為保證依法辦會,學會除了章程外,還建立了10多項管理制度,每年按規定年檢,按章辦事,行為自律。
三、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申報并獲得職稱評審資格。
1、根據承接職稱評審的工作要求,學會建立了專家庫,建立了專家個人信息檔案,選出50名具有副高以上的會員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并于2015年12月報送政府相關部門備案。
2、向市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告:2015年11月學會正式向市人社局、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提出承接“溫州市企業機械工程專業技術申報中級職稱評審”委托項目申請書。同時向溫州市民政局、溫州市科技局、溫州市科協等部門報告申報過程,營造氛圍。經努力,2016年4月1日,學會與溫州市人社局簽訂了“市企業機械工程專業技術中級職稱評審”委托協議書,從此拉開了溫州市企業機械專業中級職稱評審工作由學會代表政府部門執行職稱評審職能的序幕。
四、開展評審工作
2016年學會初次開展評審工作時,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尤其是對學會團體會員單位或個人進行細致的的引導和說明,并在學會網站上發布一系列相關評審工作信息,引社會廣泛關注,尤其是機械行業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更是歡欣鼓舞。由于長期以來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對職稱晉升工作了解不多,許多技術人員錯過了評審年限。2016年10月及2017年10月,學會評審專家委員會經過一系列認真細致的評審,共有150多位科技人員申報機械工程師,共有100位評審對象通過了機械工程師職稱晉升資格。由于評審工作質量高,社會影響面大,得到企業單位或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一致好評。
五、小結
職稱評審工作是一項專業技術很強的工作,雖然學會自2008年開始一直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合作,在溫州大學機電學院舉辦過多期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培訓,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技術資格認證中心確認,已有多人獲得資格認證。但這是屬于民間組織的自發行為,不能獲得政府組織評審的法定認可。
對于溫州市人社部門組織評審是考評結合形式,采用量化評分,考試占40%的分值。為了提高機械工程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由我學會評審的機械工程師考試部分全部采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指導書》,進行110學時的培訓。考試合格才能獲得評審資格,大大提高了由學會評審的工程師技術水平。在我市工程師評審中,學會評審工作是專業性最強、水平最高的,深受好評。今后根據科協工作要求,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工作。
溫州市機械工程學會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