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RD、IP、PS活動是科技活動的基礎和核心,對科學技術向生產力轉化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RD投入強度、參與RD活動人員數、有RD活動企業數、建有研發機構企業數、專利申請數等RD數據是衡量一個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重量指標,也是對地方政府科技工作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標。而高技術產業是RD活動最活躍的產業經濟領域,能較好反映一個地方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工作。同時基于數據的可得性、權威性這樣的背景和考慮,該項目通過對溫州市高技術產業企業RD、IP、PS活動資料的分析,深入研究近幾年來溫州市高技術產業工業企業RD、IP、PS活動的概況和發展趨勢,同時對比分析溫州市高技術產業工業企業RD、IP、PS活動的結構、特點和不足,并運用數學統計工具系統分析溫州市高技術產業工業企業R&D活動對于進一步加快溫州市高技術產業工業企業RD活動和技術創新步伐,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二、溫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RD)、知識產權(IP)、高新技術產品(PS)活動的效應分析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資金支持影響的效果究竟如何?總體上可分為擠出效應和誘導效應兩大類。國家資助的激勵效果隨資助率(即國家資助企業研發的金額與企業研發支出的比例)而變化,這種杠桿效應與資助率的關系呈“倒U型” 曲線,即到一個臨界點后,效應隨著資助率的增加反而減少,逐漸產生擠出效應。
采用統計學中的皮爾遜函數作為分析工具,分析國家投入的RD資助資金和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有RD活動企業數、建有研發機構企業數、企業新產品PS項目數、企業專利IP申請數等活動的相關性,并對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1、國家研發資助資金投入與溫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有RD活動企業數、有研發機構企業數、企業PS新產品項目數、企業IP專利申請數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接近零,不存在線性相關。國家研發資助資金投入似乎對溫州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研發資金投入等RD活動既沒有產生擠出效應和也沒有產生誘導效應。
2、企業主營收入與溫州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研發資金投入、有RD活動企業數、有研發機構企業數、企業PS新產品項目數、企業IP專利申請數之間的皮爾遜系數接近1,存在高度線性相關。企業RD活動的首要動力來源是“市場需求”,另一層面說明,企業的RD活動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有高度線性相關,企業的RD投入增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也成線性增加,企業的RD活動對企業的效益起正面激勵作用。
3、企業RD活動來自市場的因素遠比國家研發資助資金來得重要。國家應盡量提供包括公平的競爭環境、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市場導向的利益分配機制等等在內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激勵機制。另外,溫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企業RD活動的動力來源更多是市場的近期目標,對于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中小企業沒有實力和動力投入資源進行研發,建議國家研發資助資金更多考慮投入到影響地方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國家可以購買的方式,委托高能級的研究機構來研究開發,或組織關聯企業共同投入,知識產權相關企業共享,推動地方對于產業突破發展瓶頸,促進企業進級發展。
三、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活動的情況分析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出版的《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在4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基本與印度持平,不敵韓國,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并且近幾年排名有下降的趨勢。在該研究中,科技競爭力要素包括:R&D經費、R&D人員、技術管理、科學環境和知識產權五個方面,其中特別強調企業和國家競爭力中的核心地位。在科技競爭力評價的26項指標中,至少有7項是直接針對企業的評價。
通過這些評價指標反映出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不夠活躍,技術合作與技術轉移仍處于較低水平,企業技術開發經費的投入明顯不足等。可以說:企業科技競爭力的低下,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我國創新主體相對集中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大部分科技力量仍游離于企業與市場之外。目前,我國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研究開發機構占80%,而美國僅為6%。企業的科技開發投入僅占銷售額的3%,而國外一些相關企業用于科技開發的投入已占到銷售額的5%~10%。由于受長期經濟粗放型增長方式的影響,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重資本要素的外延擴張,不夠重視技術進步的內涵突破的現象。
溫州市機械工程學會
2022.10.15